转自李胜利博客
实地调研发现,在小课题研究中存在一个明显问题:教师在课题研究的细节方面做得不够细致,甚至流于形式。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往往疏于记录和书写,这样,不但很多关于小课题的宝贵资料没有及时保留下来,而且影响了研究效果。具体说来,小课题研究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到细心呢?
1.发现问题须细心。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中,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值得研究而且有可能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放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思考,细致地分析疑难问题。
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分组不当导致有的实验小组做实验过慢或者实验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的现象,由此确定了“实验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分组”的小课题。
2.将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并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对一个不适合的问题进行研究,会使教师的研究活动陷入困难。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要去重复劳动。要研究的问题最好是由研究者自身的需要而引发的,要选择贴近日常教学的应用性问题,避免纯理论问题。选择描述性问题,避免评价性问题,因为评价性问题一般要求有科学的数据、样本进行对比,研究要求高。因此,教师要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
例:历史教学是讲过去的事情,但是,由于学生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产生厌学心理。教师据此提出“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氛围的研究”的课题。
3.研究方案的设计须细心。教师要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确定研究步骤,预见在研究中有可能存在的种种障碍及解决的方法。
例:有一个数学教研组确定的课题是“研究学生讲题的可行性”,教师首先明确研究方向,梳理出“什么样的题让学生讲”、“如何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讲题习惯;再者,教师及时作好讲前安排,讲时点评,讲后小结。课题研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4.研究过程的实施须细心。有教师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部分老师参与过课题研究,但过程性材料较少,该保留哪方面的资料呢?”这说明有的教师甚至不知道过程性资料如何搜集和保存。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应包括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大体说,可包括立项材料、中期的研究材料、最后的成果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的学习材料、体会、反思、教案、说课稿、评课稿、课题小结、随笔、案例评析、课堂实录、课堂评价表、获奖论文,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相关报道,以及相关的光盘、图片等都值得保存。“草根式”小课题虽然要简单得多,但是,注重搜集与保全资料还是很重要的。“草根式”小课题虽然是“小学问”,但是需要细心来“大”做,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关注研究过程中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例如:小课题“利用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研究”爱心批语的研究是由浅入深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吹毛求疵”找学生的优点,总要想办法找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放大。比如,学生虽然内容写错了,只要字写得好,也提出表扬。第二阶段是指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修正学习中的不当之处,增强学生的信心。第三阶段是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与学生倾心对话交流,同时让学生给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在互动中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意。细节处见精神,孔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情,做她的学生幸福、快乐。
5.研究成果的形成须细心。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本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文集、调查报告等,也可以是编著类资料、活动资料集粹,还可以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案例材料,以及相关影像制品。
6.研究效果的反思须细心。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的利弊得失、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